[ 信息發布:本站 | 發布時間:2018-09-29 00:00:00 | 瀏覽:0 ] |
鈦在地球上的儲量十分豐富,地殼豐度為0.61%,海水含鈦1×10-7%,其含量比常見的銅、鎳、錫、鉛、鋅都要高。已知的鈦礦物約有140種,但工業應用的主要是鈦鐵礦(FeTiO3)和金紅石(TiO2)。海綿鈦生產的大體流程為:以鈦鐵礦或金紅石為原料經過多道工序生產出高純度的四氯化鈦,再用鎂作為還原劑將四氯化鈦中的鈦還原出來,由于還原后得到類似海綿狀鈦,所以稱為海綿鈦。 礦床類型及分布 典型礦床(區) 全球鈦資源儲量分布情況 圖1 金紅石 鈦鐵礦豐富的國家有:中國(2億噸)、澳大利亞(1.6億噸)、印度(8500萬噸)、南非(6300萬噸)、巴西(4300萬噸)。 金紅石主要分布:澳大利亞(2400萬噸)、南非(830萬噸)、印度(740萬噸)、塞拉利昂(380萬噸)。 圖2 鈦鐵礦石
中國鈦資源儲量分布情況 根據2014年美國地質調查局(USGS)公布的資料,2013年全球鈦鐵礦儲量7億噸;金紅石儲量4800萬噸,二者合計儲量約7.5億噸,而我國的鈦資源儲備約2億噸,占到全球總儲量的28.6%,鈦鐵礦儲量位居世界第一。 全球海綿鈦產量、產能狀況 根據2014年美國地質調查局(USGS)公布的資料,2013年全球海綿鈦產量22萬噸,其中近10萬噸由中國供應,俄羅斯(4.5萬噸),日本(4萬噸),哈斯克斯坦(2.7萬噸)和烏克蘭(1萬噸)。產量領先的國家主要有澳大利亞、南非、加拿大、印度、莫桑比克、中國、越南等國家。澳大利亞年產居世界第一位。 我國的海綿鈦供需基本平衡.俄羅斯海綿鈦略有短缺需少量進口.美國海綿鈦一大半靠進口.日本海綿鈦過剩,多余的用于出口.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不生產鈦材,所產海綿鈦專門用于出口。英法德意不生產海綿鈦,所需海綿鈦完全靠進口。 圖3 海綿鈦的人工挑選 我國是海綿鈦的生產大國,占到全球產能的1/2。我國的海綿鈦生產始于1958年的撫順鋁廠.六七十年代我國興建了十幾家海綿鈦工廠,其中1970年9月投產的位于遵義的海綿鈦工廠規模最大。1980年海綿鈦產量2800噸,而此時的鈦材產量僅500噸。八十年代我國壓縮軍工生產海綿鈦的需求減少,大部分工廠大關閉或轉產,到九十年代只剩下遵義和撫順的兩家海綿鈦工廠。但隨著我國鈦材生產的高速發展,1999年我國海綿鈦產量恢復到2800噸,相當1980年的4倍。 2017年中國海綿鈦總產能比2016年增長了5.7%,達到9.3萬噸,國內7家海綿鈦生產企業的產能均與2016年相當。 圖4 2017年中國海綿鈦主要生產企業產量占比
今年,新疆湘晟一期3萬噸海綿鈦生產線已經建成并即將進行試車,預計將在今年底或明年達產;雙瑞萬基二期2萬噸生產線也即將建成并即將達產;攀鋼海綿鈦廠確定將現有規模翻倍,新增產能1.5萬噸。在9月初,四川盛豐鈦業一期的4000噸海綿鈦生產線已經悄然投入運行,中國海綿鈦行業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凡。 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,加強技術創新,促進產品結構升級,努力搶占高端海綿鈦應用領域是企業走出低谷的重要出路。我們欣喜地看到,攀鋼集團海綿鈦分公司通過技術革新,成為全國唯一可批量生產制造超軟海綿鈦的企業,打破了我國長期依賴進口、受國外壟斷、制約的被動局面;洛陽雙瑞也攻破了十噸大錠型易產生硬塊的技術難題。 圖5 十噸海綿鈦坨
鈦精礦的狀況 四川鈦精礦一直遙遙領先于其他地區,緊跟其后的是海南和云南。四川攀枝花地區是我國最大的鈦精礦產地,占國內總產量的46%;云南次之,占總產量的32%。但上述兩地多為釩鈦磁鐵礦,品位低,雜質含量高,不適合作為海綿鈦及高品質鈦白粉產品的原料。這兩個地區所產鈦精礦生產出的高鈦渣一般品位在87%~88%,而用于四氯化鈦及海綿鈦生產的高鈦渣一般要求其品位在90%~92%。海南及兩廣地區鈦精礦以砂礦為主,品位較高,既可用于生產海綿鈦,也可用于生產鈦白粉。 我國鈦資源豐富,但是礦石二氧化鈦的含量普遍偏低,品位不高。每年需要從澳大利亞、越南、印度、印尼等大國大量進口鈦精礦,越南是我國進口鈦精礦的最大進口國,其次是澳大利亞和印度。 2017年我國海綿鈦進口量為3844t,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20.8%;海綿鈦出口量為1900t,較2016年增加8.0%;
圖7 2015-2017年中國海綿鈦進出口分析
2017年中國海綿鈦總銷量為72922t,凈出口量為-1944t,國內銷量為74866t,較2016年增長了9.3%。 今年以來,美元對人民布匯率上漲因素和克朗普經濟政策的影響,使海綿鈦進口量及價格受到影響。同時國內環保壓力或使上游原料供給受到困擾,而一帶一路政策,全球化發展鈦產業,又讓供需平衡關系得到良好改善,鈦產業人終于在迷茫中看到了曙光。
|